Annie Chang、Karan Kumar、Natalie Kwan、Amy Lau、Sara Pan、 Daniel Strong、Christopher Swenson 和 Christopher S. Tang
2013 年 6 月 10 日
在深圳,您可能不会看到有人向您销售假冒的劳力士手表,但您会发现许多街头商贩销售从香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或新西兰走私来的美赞臣或雀巢婴儿配方奶粉。这类(非法进口的)婴儿配方奶粉着实不便宜。每罐 0.8 千克装的婴儿配方奶粉在此售价 38.8 美元,比香港地区的零售价高出 46%。据了解,中国每年出生 1700 万婴儿,中国的父母都愿意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因此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潜力巨大,在这个拥有 410 亿美元容量的全球市场,中国消费比重占 23%。
尽管配方奶粉的总供给量充足,甚至像达能和雀巢这样的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当地生产的配方奶粉的销售量也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是对本地奶粉安全性的担忧仍然导致了中国城市中产家庭对进口配方奶粉需求量激增。因为进口配方奶粉供不应求,所以哄抬价格的现象屡见不鲜 — 一罐 0.8 千克装的进口配方奶粉在 2013 年最高卖到 56 美元(这比该奶粉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平均零售价高出不止一倍)。[1]进口配方奶粉的短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采购狂潮,很多中国人纷纷到国外去采购婴儿配方奶粉 — 有些是给自己孩子食用,而很多则是为了在黑市进行转售(如下图所示)。这种采购狂潮已经引发了香港市场配方奶粉的短缺,这也一度迫使香港政府在 2013 年 2 月颁布了一项新法规,其中规定:出境人员每人最多只能携带 2 罐婴儿配方奶粉,违者处以 64,000 美元的罚款并处两年监禁。
由于黑市对进口配方奶粉的需求量非常大,利润非常高,所以曾有人好奇,为什么已经植根中国的大超市,比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英国的乐购、德国的麦德龙、台湾的大润发、中国的华润集团以及网络销售商“天猫”和“一号店”,他们为何不去阻止这种非法交易呢?特别是在 2008 年“毒奶粉事件”之后,中国父母都在疯狂寻求进口奶粉。[2]
零售商是否该直接进口配方奶粉销售,与黑市展开竞争呢?这个想法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这样会加剧现有经销商与当地生产商(包括外商独资企业的中国生产商)之间的矛盾。其次,虽然中国政府在 2013 年已将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的税率从 20% 降到了 5%,但进口税仍然是很大的障碍。最后,直接进口配方奶粉也是对中国政府在改进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所做努力的一种质疑,可能会得罪中国政府。
那么,这些零售商该如何做呢?除了直接进口,他们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两种途径和黑市竞争:首先,可以通过中间商采购,这样就不会与正常的供求链产生冲突。例如,在中国经营业务的零售商可以通过像富尔顿股份有限公司(2013 年收购了澳大利亚 Bonlac 牛奶厂)这样的中国合作伙伴来采购进口配方奶粉。另外,零售商也可以与中国的外商独资生产商发展合作关系,这样,这些中国生产商就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为零售商进口配方奶粉。例如,网络零售商天猫正在与达能集团和雀巢公司就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直接销售权探讨合作关系。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种合作关系就能够延伸到进口配方奶粉领域。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若要杜绝黑市交易,中国政府应免除婴儿配方奶粉的进口税。这样,黑市将不可能战胜各大零售商建立起来的高效供应链。真正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会降低进口税让自由市场进行竞争吗?
Comments